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开发区、城南新区管委会,市各有关委、办、局,市各有关直属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意见》(苏政办发〔2016〕24号)、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见》(盐发〔2016〕9号)、市政府《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短板的实施意见》(盐政发〔2016〕34号)等文件精神,加快推进我市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市建设,现就大力推进全市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关于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新理念,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目标,以全面提升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为核心,按照“政府引导、部门主抓、市场主体、政策扶持”的推进模式,实现市、县、镇三级联动,强化物质装备和技术支撑,大力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推动农机农艺深度融合,粮食产能得到进一步巩固提升,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
二、发展目标
到2020年,全市80%以上的镇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全市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达80%,达全省平均水平,基本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其中,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作物的耕整地、种植、植保、收获、烘干、秸秆处理六大环节机械化水平分别达98%、80%、90%、98%、70%、90%以上。
根据我市实际,确定每年的发展目标:新增大中型拖拉机及配套秸秆还田机1000台以上、新增乘坐式插秧机500台以上、年新增烘干机650台以上;新增高效植保机650台以上,更新高性能联合收割机500台以上。
三、推进原则
(一)坚持示范创建和整体推进相结合。要将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列入“十三五”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内容,着力开展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镇创建,拓展辐射范围,以点带面,梯度推进示范县创建。
(二)坚持突出重点和融合推进相结合。围绕三大农作物六大环节,突出水稻机插、粮食烘干、高效植保机械发展重点,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机具。加强农机与农艺的深度融合和协同配套,建立适合本地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生产模式和技术路线。
(三)坚持政府引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建立完善政府引导、新型农机经营主体和社会参与的推进机制。强化规划引领、政策激励和公共服务,充分调动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和其他社会组织的积极性,鼓励农民积极参与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实践。
四、工作重点
以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小麦精量播种、高效植保和粮食烘干等为着力点,主推四大农机化集成技术,扎实开展示范镇、示范县创建。
(一)主推麦秸秆机械化还田集成机插秧技术。水稻种植机械化是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关键环节。要大力推广麦秸秆机械化还田与机插秧集成技术。重点配套完善秸秆还田后大田水浆管理、肥料运筹等关键技术。要进一步加快发展高性能乘坐式插秧机,使机具保有量能满足作业需求;要结合高产创建,突出水稻集中育供秧示范推广,提高育秧水平和插秧质量。
(二)主推稻秸秆还田(含犁耕翻还田)集成小麦精量播种技术。要根据不同区域种植模式,重点制定犁耕翻还田技术路线,并根据当地墒情实际和农艺要求,推广机械化精少量播种复式作业技术,提升小麦机(条)播水平。
(三)主推机械化田间管理技术。大力开展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创建活动,不断提升病虫专业统防统治效果。重点发展高效植保机械和施肥机械化技术,加大高地隙植保机械和先进适用的撒肥机等机具的推广力度,实现减药减肥目标。
(四)主推机械化烘干技术。认真落实好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粮食烘干能力建设的通知》(盐政传发〔2015〕310号)精神,积极鼓励农机合作组织、家庭农场和种田大户采用产地机械化烘干技术,建设粮食烘干基地,着力提升粮食机械化烘干能力。
(五)注重新型服务主体建设。构建“农机大户+”新型农机经营主体发展模式,重点培育服务型、经营型、产业型农机大户和农机示范合作社。到2020年,全市培育农机固定资产50万元以上的农机规模大户1500个,作业服务面积万亩以上的农机示范合作社500个。
(六)大力开展示范创建活动。要把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创建的落脚点放在镇一级,实行整体推进,进而推进示范县的建设。从2016年开始,全市每年创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镇15-20个以上,2017年开始,每年创建1-2个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从而确保全市整体基本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市建设目标。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创新推进模式。各地要把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为推动全市现代农业迈上新台阶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列为农业农村工作考核内容,成立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本地区全程机械化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时序进度。市政府成立由分管市长为组长、分管秘书长、农委主任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统筹全市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日常工作。
(二)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各地要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开展多形式、多渠道、多层面的宣传活动,提高全社会对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认识,动员和鼓励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种田大户、基层干部及农民群众积极参与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
(三)加大投入力度,拓宽资金渠道。要整合农机购置补贴、基层农机人员培训、农机合作社维修点建设、三新工程、科技入户等项目资金,重点向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镇、示范县倾斜。市在推进农业机械化专项资金中,对申报创建经考核验收,达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镇和示范县给予适当奖补。各县(市、区)政府也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工作。同时,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工作中来。
(四)加强部门协作,形成推进合力。围绕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各关键环节,加强各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形成合力。农业部门要加强农机农艺结合,搞好农业生产技术指导,组织实施好各项推进措施;财政部门要安排好专项资金,为加快推进粮食生产机械化提供资金保障;国土部门要协助解决烘干设备、农机库、农机维修点等用地;其他部门也要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相关工作,确保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工作顺利推进。
盐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年7月13日